2)6.科学思想_他改变了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来的这些西学爱好者,朱皇帝虽说没有之前那么看重,但也不至于放弃。

  进入四月,这帮人齐聚京师之后,朱皇帝很快召见了他们中名望最高的徐光启。

  徐光启是晚明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除开儒生身份,还是个水平不低的科学家和农学家。前年徐光启自请练兵于通州,不过一直都没有得到朝堂上真正的支持,粮饷和器械都不足,只练兵了几千人,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一直因为觉得才能无法施展而请求退休。

  朱皇帝自然是不会把这么一个大才给丢回松江府去的,也不会把练兵这种事交给他一个军事爱好者去办,在朱皇帝眼里,大明的文人中包括后世某些人吹出来所谓长于兵事的孙承宗在内,都是书生不知兵事水平的,他没有同意徐光启的辞呈,直接调拨了更多的资源,让他去搞育种研究,外带培养一些农学人才。

  例行公事的问候过后,朱皇帝开门见三的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徐先生,朕今日召见,所为者,西学。”

  “微臣愚钝,还请皇上明示。”

  “朕以为,西学之精要,无非物理。说文曰:‘物者,万物也。’,物理即万物之理。物理之学非泰西独有,先秦诸子所著中亦有所涉。自先秦以降,我华夏之学言及物理则脱不开性命,而泰西亦是如此,只是双方性命之学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物理这个词出现得比较早,大致上和西方的古代物理一词含义差不多,即研究万事万物之理几乎包含了所有自然科学门类的广义大物理。中西双方研究广义的大物理,华夏方面是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模糊了神学,将重点导向了哲学、伦理、政治学和宗教学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整体思想体系,在华夏的学术语境下“物理性命”从来都是一个整体,也一早就出现了更偏重于“性命”的倾向,独尊儒术之后更是把所谓“性命”之学抬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欧洲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则是从一开始就未形成什么整体的思想体系,在基督教的强行捏合下形成了一种神学居于权威地位的思想体系,为了神学的需要强制地阉割了大物理也就是自然科学。

  可以说在起点和中古时代思想体系的大一统方面,中西双方大致进程其实都差不多,只是思维模式和神权强弱差异造成了双方的发展道路的不同。

  “物理?皇上所言极是。”

  “朕观近百年泰西之学,只论物理不言性命之势已显。朕以为,性理之学,非圣贤及大儒不能言之。物理则不然,泰西之学胜过华夏之处,即为物理。而泰西性理之学,虽有可取之处,然不如华夏远甚。由此观之,物理之学,德行不彰者亦可研习。由泰西可知,物理之学,不同于性理之学,乃是后人胜过前人,后圣远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