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孙承宗_他改变了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惯例慰留了兵部尚书崔景荣一番,朱皇帝本来想换个人做兵部尚书。然而看了看一些资历足够接任兵部尚书这一要职的官员名单,搜了搜他们的资料之后,很快发现那些人未必就比崔景荣强。

  比如那个亲东林的鲁省人王象乾,政绩平平不说,他们新城王家的下人在另一时空因为一个士兵偷了一只鸡穷究不放闹出的破事,最终成为孔有德等汉奸搞出兵变的导火索,那场兵变制造出了一场糜烂了大半个鲁省的大乱,还让满清收获了更好地制造和使用火炮的能力,让朱皇帝对他们新城王家的负面印象可以说是深刻到了极点,恨乌及乌之下,躺着也中枪的王象乾自然是一开始就被排除了的。

  稍微查了查资料档案,发现没什么人可以用之后,朱皇帝干脆地就放弃了换人的打算,他很清楚,大明的军事问题不是换个兵部尚书就可以解决的。虚冒兵额、强征士兵去做苦工、克扣粮饷、监管不力导致的赏罚不公和军械盔甲质量等一大堆的问题,要真正解决需要的是来一场大清洗,不说没人可用。就算有能臣可用,在层层掣肘之下,又能做好什么事呢?最多不过是稍微有所改善,不触及根本一样解决不了问题。

  他很早就明白了,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来一场大清洗。这种大事臣子是不能做的,只有皇帝和权倾天下的真权臣能干,不过此时又没到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实力也不足,他暂时没必要去行险搞大清洗。

  对于方御史说用孙承宗当兵部尚书这事,朝堂上重臣们的意见其实大多也和朱皇帝一样,孙承宗资历和履历都是摆在那的,明眼人都不会认为把他提拔到兵部尚书这个要职上是合适的。

  兵部的崔尚书被人弹劾了,也不能自辩,毕竟辽沈失陷是在他任上的事,没追究他责任算是不错了,但他也不能没表示不是么?很快崔尚书就上疏称:京营虚冒很多,要简练。京城这么大,这么重要,守卫力量只有京营的十一万兵都嫌少,何况京营其实根本没有十一万,那都是是加了特技的,只是账面上的数字,自然要多招兵,而且越多越好。

  这位崔尚书当然不可能蠢到真打算去彻底整顿京营,作为兵部尚书,他哪里不知道京营的水有多深,皇帝都不敢动,他区区一个兵部尚书哪里有那个魄力,虚冒之弊也不是只他一个人清楚,更不是现在才有人发现,当下提出来,不过是做个样子,表示他是做事的人,以应对方御史的弹劾。

  这个老滑头只说虚冒,又没说谁虚冒了,他是兵部尚书,按惯例整顿京营戎政不是他的职责,只用推荐个不至于真敢整顿京营的“聪明人”出来就是了,完全不会得罪人,又能让很多人觉得他崔尚书是能做事的。这老家伙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