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科学的春天_他改变了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天启二年正月开始,《自然》凭借第一期众多医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让儒生们捏着鼻子认下了简体字和这样的排版行文模式。

  他们对杂学并不大感兴趣,但是对医学还是十分有兴趣的。

  之后,《自然》上的新文章就不断涌现,没有谈论性理,但光是把事实摆出来,就已经是在挑战很多人的三观。

  《自然》第二期,讨论了物质固液气三态,以及大气压强,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度量衡温度。

  这一期的内容,借着上一期引发的轰动效应,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师。

  气态和气体这个概念一被提出,就引起了儒生们的广泛讨论,因为这和他们先前持有的观念完全不一样。

  此时大明认同的气这个概念,更近似于另一时空近代西方提出的以太,中国古人们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质料,以精细无形且绝对连续的姿态存在,它运动不息,不生不灭,是万物互相作用的中介。

  朱皇帝提出的气态,甚至还涉及到了真空。和大明时下的,虚空即气的观念是相抵触的。

  而气这个概念,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朱皇帝直接提出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就让时下的人们很难接受,连《自然》学会的西学爱好者会员们,都有很多不认同。

  不过,在接下来一系列密集的实验中,很多人都开始偏向皇帝的解释。

  影响力最大的,当然还是广宁之战后不久的京师半球实验。

  朱皇帝做了两个半球,直径约一尺,只比马德堡那个小一点,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京师郊外当众做了一个实验。

  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有的支持皇帝,希望实验成功,更多的人则断言实验会失败。

  邓玉涵等人当众把这两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接着用水银真空泵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就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邓玉涵一挥手,几个马夫牵来十匹蒙古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邓玉涵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开拉。kΑnShú伍.ξà

  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

  很快,人马加倍。

  一会后,“啪!”的一声巨响,两个铜半球才分开。

  这一场实验,惊呆了所有人,传开之后,也有人不死心用皇帝给的装置试了试,还是得到了一样的结果。

  这一实验之后,看明白了皇帝解释的人有,依旧不能理解的人也有,还有不管皇帝干啥,他们都要大喷特喷一阵的也有。

  随着,很快就发生了让大明的学术圈子彻底炸了的事情。

  皇帝直接用事实证明了气体的存在不说,还证明了氧气的存在,并直接电解水制取了氧气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