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6章 长安再扩容,荟聚天下英才!_全民喂养,我直接躺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女儿唐婧,都没能进入长安大学就读。

  要知道。

  唐学谦不仅是科教文卫司司正,更是长安大学的主要筹建者。

  可谓是以身作则。

  而为了女儿唐婧能够顺利上大学,唐学谦也是煞费苦心,在长安大学落地之后,鉴于报名人数太多,提出了更为宏伟的大学城计划。

  即——

  利用长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万年区规划建设九所顶尖大学。

  包括——

  朱雀大学(综合),长安理工大学,长安科技大学,长安师范大学,长安医科大学,长安政法大学,长安财经大学,长安农业大学以及长安地质大学。

  大学城具体位置,就是万年区灰水河两岸。

  因着土地供应充足,规划中的九所顶尖大学一旦建成,别说是容纳二十万学生,就是容纳三十万也没问题。

  一举解决了“僧多肉少”的难题。

  而站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一旦这九所大学投入运营,加上长安大学,那长安可谓是将天下英才,尽入“毂”中。

  奠定了长安未来十年,甚至百年之基业。

  其重要性。

  不亚于长安新组建五个,甚至更多的主战军团。

  “同意!”

  唐景当即批示,成立“大学城筹建小组”,亲自挂名担任组长。

  行政署署长荀彧担任副组长。

  科教文卫司司正唐学谦,建设司司正郑一民,财政司司正丁梅等任组员。

  筹建小组负责统筹调度长安一应资源,务必要以最快速度,拿出大学城的建设规划,以及九所大学的筹建方案。

  “报名而未被录取的二十万学子,可先接到长安城。再调配相应的师资力量,在大学建成之前,先在临时居所开展教学工作。”

  唐景如此批示。

  就是要以最快速度,将这一批“人才”装到长安的篮子里。

  落袋为安啊!

  这还不仅仅只是二三十万名大学生的问题,还将吸引一大批学者、专家、教授来到长安定居,进一步充实长安的人才库。

  还有学生、老师的家属亲人。

  保守估计,大学城落地之后,至少能吸引两百万人定居长安。

  善莫大焉!

  而由大学城的规划,唐景随即又想到长安城的规划。

  第三道城墙建成之后,万年区梅洛河北岸统一规划为工业区,南岸的灰水河两岸,现在又被规划为大学城。

  整个万年区已经被提前“塞满”。

  长安城后续又没有了富余的发展空间,需要继续对外拓展。

  再建第四道城墙似乎已经没有必要。

  但是。

  完全可以将整个长安县,都纳入到长安城的行政区划之中。

  形成一个大长安!

  想到这。

  唐景当即批示行政署,修改新的行政区划,取消长安县建制,将整个长安县一分为三,规划为落凤区、朝霞区以及滨海区。

  原长安县被梅洛河、灰水河分成三块,即三个新城区。

  其中。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