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八章 历史认可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三成靠设备,三成靠手法,四成靠运气。看中科院每年的毕业生论文,同样是中科院的博士研究生,有的学生一年左右就能合成出超复杂的化合物,有的学生四五年了都毕业不了,甚至有延迟毕业到六七年的。要说毕业晚的水平就一定比毕业早的水平差,那也不尽然,有时候就是运气使然,这也可以通过毕业后的成就来判断。

  当然,杨锐的实验室水平也是确确实实的提升了。如果是读研的时代,像是这样的合成实验,杨锐根本不会考虑,照抄都不会去做,太复杂,变量太多,成本太高,难度太大,可以说,满满的都是不去做的理由。导师也不会脑抽风的给硕士研究生布置这样的任务。

  但在北大的一年多时间里,尤其是在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一年时间里,杨锐的实验水平不知道增加了几倍。

  经验就是这么一回事,读研的时代,导师一年给杨锐的经费就是几万块人民币,还是通货膨胀时代以后的几万块人民币,杨锐勤勤恳恳的做一年实验,再检视自己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些重复的简单实验来省钱。

  有了离子通道实验室以后就不同了,杨锐这一年花掉的经费没有一千万也有几百万,尽管不能说,用钱浇灌过的花朵就一定更美艳,但浇灌的花朵多了,浇灌手法提升,也是很自然的。

  有钱人家的花园很漂亮,并不是什么离经叛道不可思议的事件。

  就是用后世的标准来看,杨锐这一年的工作,也比后世的普通研究生硕士三年博士三年经历的多,普通人就是再加两年的博士后工作站的经历,也不一定能上手这么多实验,独立思考这么多变量。

  更进一步的说,一名普通的研究员,从研究生开始了解科研是怎么一回事,到博士入门,再到工作五年十年,成为科研骨干,再到四五十岁拥有自己的项目,再到退休,这一生中能有多少经费可供挥霍呢?以21世纪的标准来看,百万是一定有的,千万是很少见的,三千万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杨锐从离子通道的研究到PCR的研究,从辅酶Q10的技术改良到去铁酮的合成,三千万的经费不一定能花到,千万是早就过线了,两千万也是没问题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任何伟大的创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应该说,在去铁酮的研究方面,杨锐依然称不上创新,更称不上伟大,但对他个人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再有任何一种药物放在杨锐面前,杨锐不敢说能开发出崭新的品种,但他敢于做一种全新的仿制药。

  这样的水平,就是回到21世纪,也足够杨锐在产业界找一份年薪数十万的工作了,若是能将80年代的工作经历带回去——仅仅是做了哪些工作的部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