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六章 基因组学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影”,杨锐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至今引用超过2000,这个数字,就好像电影票房破2亿美元一样——在业内,这都属于传奇式的牛人的专利。

  杨锐为什么能坐在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负责人位置上,无人质疑?因为杨锐在离子通道方面所做的贡献是世界级的,用粗鄙一点的话来说,所有离子通道领域的学者都被杨锐教做人了。

  截止84年的现在,离子通道领域的所有重大的发现,几乎都是在杨锐的论文的基础上做的。2000个引用数,就是这样子积累出来的。

  所以,哪怕杨锐是以学生的身份,成为了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负责人,包括北大乃至北京的各大学的学术界,都没有什么反应。

  实在是不敢,看着那么多领域内的大牛,在顶级论文刊登的论文里,恭恭敬敬的感谢ruiyang的贡献,看着一篇篇牛的不行的论文后面的参考资料,第一条就写着ruiyang,谁敢质疑杨锐离子通道方面的权威?

  PCR就更厉害了。

  原始版的PCR就号称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论文。用不客气的说法,诺贝尔奖是无法忽视PCR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的数以万计的引用数,而不得不颁发给PCR的发明者。

  经过杨锐改版的PCR就更厉害了,现在距离发表才几个月时间,使用PCR技术的世界一流实验室就有数十个之多,等他们的成果出来,还不知道要刷论文刷成什么样。

  而且,就算是不懂PCR是怎么回事的,看诺贝尔奖提名,也该醒脑了。

  在做出一项国内领先成果,就可以等着评院士的时代,杨锐的两项突出成果,早就被国内学者看的滚瓜烂熟了。

  这样的杨锐,要不是北大在读学生的身份,哪怕他只有18岁,清华也要把他供起来的。

  也就是他的北大生的身份尴尬,清华才将他放在这里上大课。

  尽管如此,也没有哪个教授敢贸贸然的质疑杨锐。

  就算眼下有疑惑,也要回去慢慢揣摩一番,互相探问后再质疑吧。

  说的现实一点,质疑杨锐的论文,起码也能发一篇SCI影响因子3。0的文章,不能白白的在课堂上质疑浪费了。

  教授们一边思考,一边飞快的记笔记。

  底下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见证一门新的学科在创立,他们乖乖的记笔记,听课,顺着杨锐的思路来思考……

  杨锐也用普通学生能听得懂的方式,缓缓的展开表述,让基因组学这个系统,如画卷一般,慢慢的露出一脚。

  他确实有资格讲述这堂课。

  自建立实验室伊始,杨锐就有意识的靠近基因组学。当初刚刚到北大的时候,杨锐被副教授的科研汪钟志文招募,就是用基因组学搪塞过去的,后来他进入唐集中实验室,首先开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