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章 机遇不再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孩子都送去寄宿学校,家长就更乐意了。”

  杨锐哑然,道:“老师不会真的24小时伺候吧。”

  “不能24小时,但十五六个小时能保证。”卢老师算了一下,道:“我们现在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固定安排各科老师在办公室等着,大概到11点钟吧,再晚就不能问问题了。”

  就西堡中学目前的老师人数,如果每天每科都安排一个老师的话,等于每个老师每周要加班两道三天,杨锐咋舌道:“早上7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大家能行吗?”

  卢老师无所谓的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办公室里有电视,专门放一个房间,想看电视的就看电视,不想看的就到隔壁看书,新来的年轻老师都恨不得住在办公室里。”

  杨锐也听的乐了。

  卢老师又道:“现在西堡中学变成市管了,大家心情都好的很,有劲头,也有年轻人愿意来了。你不知道,校长以前要招一个老师可是太难了,说要一个中专生,等了两年都没音讯,今年好了,不光来了中专生,还来了一个平江师范学院的本科生,校长宝贝的什么似的。”

  杨锐听的大笑。

  “补贴也好。”卢老师见到杨锐以后,满肚子的话,道:“锐学组的补贴一直有呀,现在镇里人都羡慕,我每个月拿的钱,比镇里的干部都多。”

  他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锐学组以前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印刷,到了现在,却是多数来自于运输车的利润。如果按照欧美模式来说的话,杨锐就等于一次性捐助了几辆卡车,作为锐学组的资本,而锐学组再通过经营这些卡车,获得资金。

  在80年代做生意,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稍不留神就会越线,而线在哪里,普通人不知道,干部不知道,领导不知道,高层其实也不知道。

  因此,尽管明知道运输业和商业很赚钱,杨锐本人也是不愿意涉足的,倒是用一些闲钱,让锐学组自己做这些事情,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所谓法不责众,学生更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样的一条底线,放在党员身上,放在普通人身上,放在学生身上,距离都是不相同的。

  另一方面,锐学组毕竟不是一个盈利机构,事实上,杨锐一直是将之当做非盈利机构来管理的。有钱就花,可以说是锐学组的消费纲领。

  而在学校阶段,给予老师补贴,邀请优秀教师到西堡中学上课,也都是锐学组的工作。

  每月五元,十元,到二十元不等的补贴,在80年代来说是很不少了,相当于普通教师薪水的15%到50%。

  当然,若是以工作强度来看,那就不一定了。后世的教师如果愿意将每天下班后的两三个小时用于补习班,那他赚到的至少是薪水的100%以上。

  不过,80年代的消费水平也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