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六章 造假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显的高端。

  李鑫的论文位置都不错,三篇都是非晶态金属的实验论文。非晶态金属其实就是金属玻璃,在80年代属于热点研究,读博继续研究,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方向。

  然而,当杨锐具体读起了论文的时候,却发现了其间的问题。

  三篇论文中的两篇,用的数据都是同一次实验。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有些实验费时费力费钱,成功率也小,好不容易做出来了,肯定想要充分利用。

  不过,利用的方式也很多,深入研究并引用前文是最正当的程序,可另一方面,一旦引用了前文,本篇论文的独创性就大打折扣了,遇到严苛或不认真的审稿人,被驳回的几率很高。

  比如pcr的发明人穆里斯,他的首篇pcr论文发表于《自然》,之后的深入研究重做了新的实验,却因为没有说明与《自然》发表的论文的不同,而被《科学》拒绝,最后只能去了《酶学方法》。

  为了减少被拒的几率,很多论文作者就不会引用同实验的前文。

  这是一个灰色地带,不受待见,但确实存在。

  审稿人也不是每篇论文都看过,每篇论文都记得,即使发现了被拒,其实也没有多少麻烦,审稿人又不是学术警察,即使多嘴说上两句,也不会怎么样。

  只有少数国家,才会有严格的学术管理,可即使如此,学术这么高端的东西,学者都那么忙,想要真正的严格管理,也是很难做到的。

  而且,许多学者也不畏惧惩戒,大不了辞职去私营公司工作好了。便是80年代中国这样的环境,一名水平普通的研究员,或许会在北京混的不好,但只要愿意离开北京,全国尽是可去之处,仍然会有很多的地方企业来招揽的,所以,比起学术不端那软弱无力的惩戒,把握眼前,将职称和名气快速提高变的更划算了。

  李鑫显然也走了一条小捷径。

  他没有引用自己前面的论文,从而令自己的第二篇论文变成了一篇全新的论文。

  杨锐仔细的读了它们,很快明白了为什么。

  李鑫的两篇文章,根本是雷同作。

  这可比两篇文章用一个实验过分的多。

  确定了此点,杨锐才掏出纸笔,默默的计算起来。

  一会儿,李鑫的两篇论文的秘密就呈现了出来,无非是数字游戏罢了。

  第一篇论文讨论成功率,第二篇论文讨论失败率,第一篇论文做函数曲线,第二篇论文用表格代替。

  不仔细看的话,还会以为他是过度使用,仔细一看,其实就是把一篇论文重写了一遍。

  这当然比重做一次实验简单的多,说不定还能省下实验经费来吃几顿好的。

  “要是举报的话,至少是一个内部丑闻了。”杨锐想了想,将三篇期刊收起来,准备借出去再看,这自然是他在图书馆的又一特权。

  前面仔细看过的两本期刊收起来了,杨锐拿起第三本期刊的时候,却是突然想到:这货成功了一次,怎么又写了一篇完全不同的论文?如果论文是真的,怎么不再重复利用一次?

  所谓狗改不了,李鑫现在用的手段,还是比较新鲜的技能,好不容易学会了,只用一次也太可惜了。

  杨锐于是坐了下来,重新翻开第三篇论文,细细“品鉴”。

  作为一名中国研究生,必须要有鉴别真假论文的能力,尤其是中文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据和结果,能不用就别用,否则就是把自己的论文建筑在沙子上。而若是自己准备论文造价,那更是如此,你不能把沙子建筑在沙子上,那样塌的太快了。

  与后世的造价手段相比,李鑫的手段就传统和经典的多了。

  杨锐很快从他实验数据里,发现了一条漂亮的实验线。

  太漂亮了,以至于与论文完美结合。

  “看来得找个人把这个论文重做一遍。”杨锐脑筋一转,就想到了魏振学。

  ……

  ...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