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四章 分数线出炉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师哈哈的笑了出来,点了一支烟,又递给薛达城一支。

  薛达城掏出火柴,给两个人把烟点了,叹口气道:“不看学生们答的题,明年怎么教,我都心里没底。你别说,最近几年的考试,学生的卷子是答的越来越好了,前几年,白卷都有,空的也比现在多。”

  “以后高考就越来越难了,不知道咱们今年考的怎么样。”

  “好像还不错,就语文来看,我觉得平均分能提高一点。对了,理科那边怎么样,难了还是简单了?”

  “物理太难,今年有学生要吃亏喽。”

  “有多难?”

  “最少15分。”这位比划了两下,红色的烟头在空中飞。

  薛达城立刻沉默了,半天道:“不知道学校里,分数线估的准不准。”

  “看吧,咱们关在里面,除了抽烟,还能干啥。”

  正式的分数线,要他们将所有的试卷批出来,算出分来,然后排名才能知道。

  重点线就是按照重点学校的录取名额,从上往下数出来的,卡到多少分,多少分就是重点线,本科线也是一样的道理。

  大专线和大中专线略有不同,它们单独计算,虽然也是从上往下数,但只数报了大专和大中专的学生排名。

  高考阅卷工作是相当紧张的,而当阅卷工作结束,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公布分数线。

  分数线,其实就决定了学生们的命运。

  80年代学校少,能考上大学的几率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填服从调剂和服从分配。

  而填了这两项的考生,只要过线,落榜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换言之,只要超过了分数线,学生就有八成的几率考上大学。

  对80年代人来说,考上大学,即使不是一个好大学,也是令人务必振奋的。这与后世的高考截然不同。

  当然,后世学生的竞争也是不同。80年代每年只有三四十万名毕业生,本科生不过一二十万,面对全国以千万计的岗位,自然是想去哪里去哪里。到了30年以后,全国六七百万名毕业生,面对以千万计的岗位,想做到一一对应就很困难了。另一方面,当年的本科生不仅要与同龄人与往届生竞争,他们还要和硕士生和博士生竞争,除此以外,海归的留学生中,也不乏哈弗耶鲁剑桥牛津之类的名校生。

  过线的重要性,学生们明白,老师们更明白。

  高考阅卷工作结束的当日,薛达城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冲去看分数线。

  不过,比他腿脚快的人多的是。

  招生办同时贴出了数个大红纸,将确定的分数线写在上面,而各大报刊的记者、学校的老师以及着急的学生,就围着大红纸看。

  薛达城踮着脚,才瞄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重点线:415分。

  本科线:375分。

  大专线:355分。

  ……

  “对吗?估的对不对?”薛达城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