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0章 智者见智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名言警句了资料吗?

  米切尔森很开心的道:“杨锐先生,您的话让我对科研生活多了一份认识了,不过,您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么年轻就获得诺贝尔奖,您有什么秘诀,或者说,您对于年轻人们的读书做研究,有什么建议呢?”

  主持人已经后悔点起米切尔森了,问题的水准实在是有些低了,基本无限接近娱乐采访了。

  但是,不得不说,就是这样的通俗问题,才是最吸引观众的。

  下面的导播,已经在打手势,要主持人延长米切尔森的时间了。

  没办法,诺奖是很重要,电视台也是要求收视率的嘛。

  辛辛苦苦弄一个直播出来,若是没有观众了,难道瑞典政府和诺贝尔基金会就能高兴了?

  杨锐倒是一点都不觉得米切尔森的问题简单。

  问题的水准和难易程度是没关系的。

  就现在的状态,米切尔森要是敢问基因组学相关专业的内容,杨锐能用三个小时的时间让他后悔说话。

  但是,这种秘诀、建议什么的就扯淡了,回答的不好,说不定就成污点了。

  杨锐揉着下巴,开始回忆自己读过的那些鸡汤段子,想了想,又觉得在这样的发布会上畅谈人生太低端了,于是,他干脆在脑海中,找到了几篇古文,并背起了《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中国的古文都是很有腔调的,顿挫有致,优雅而朗朗上口。

  一篇《劝学》,也基本能够回答许多时候,人们的讨论,例如读书有什么用,社会大学是不是比书本更有用等等。

  杨锐读的很爽,翻译就傻吊了。

  吊不是形容词,那是个动词。

  翻译恨不得现在就解开领带,再脱下皮带,两者相连,甩上房梁,打个活结,脖颈置于其上……什么,瑞典的房子没有房梁?死都不让人自由吗?

  瑞典人自然更是听的傻掉了。

  他们听的出来,杨锐似乎是朗诵了一篇古诗还是什么的,但是,听翻译坑坑巴巴的译文就知道——完全听不懂来着。

  信雅达之类的在口译的时候就甭要求了,可就是想听明白具体的内容,翻译也得有个差不多的答案才行。

  奈何古文本身的信息量就大,再翻译成英语,那就更不用说了。

  杨锐用了两分钟的时间,背了几百字的劝学,手一抄,就在椅子上靠了起来。翻译像是被考试了似的,一边翻译一边擦汗,结结巴巴的像是被200斤的孩子踹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