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94章 多少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内有多少企业会有出国购买设备的需求,杨锐是猜测不到的。

  但是,国内有多少企业是没有采购设备的需求的,可以做出判断——穷的那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但凡是有钱的国企,其实都是想买新设备的。

  购入新设备的企业日子有多爽,看看那些白电企业就知道了,做冰箱的,洗衣机的,还有做电视机的,在84年以后,都开始进入了旺盛的生产和爆棚的利润当中。

  任何一个数据,当它与超过10亿人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都是个巨大的数字。

  就好像感冒药片,假如国人平均每年需要10粒感冒药,总重量3克,那所需要的感冒药堆积起来,足有3000吨。生理盐水所需要的盐分若是析出来,足可改造几座盐湖出来。

  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农村居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缺医少药的状态的。

  农村的赤脚医生带着最常用和简单的药品走访于村落之间,是中国式农村的常态。

  这样的局面,任何一分一毫的变化都可能带来超出想象的收益,传说中的每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有13亿元的故事,证明了中国工厂面对的市场。

  在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工厂都是生产多少东西卖多少的,利润只与产能和成本有关,更换生产线,可是最直接的方式。

  更何况,国企更换生产线,可是不花钱的。

  在税改以前的国企,是没有自留利润的资格的。不管赚到多少钱,通通交给国家,也因此不需要对亏损负责——亏损也是为国家而亏损的,他们只要完成定量的生产任务,就万事大吉了。

  这样的国企,到了更换生产线的时候,自然也是要国家来出钱更换。

  所以,写一份可行性报告,是非常有用的。

  进一步的说,80年代的国企为什么疯狂的迷恋大学生,就因为大学生是能要来真金白银的笔杆子。

  甭管是写文章的,还是做技术的,只要是能做出来点东西,都是要钱的筹码,怎么算都比他的工资划算。

  但不管怎么算,对工厂来说,最怕的是关停并转,最爽的就是技改更新生产线了。

  大企业找胡池,中小板找杨锐,一群企业仿佛商量好了似的,纷至沓来,最令杨锐佩服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忒是准确。

  又是央企规模又大的,自然是要去找胡池要名额的,虽然是央企,规模还不够的,就自动自觉的来找杨锐要名额,自己处在食物链的哪一级,各家企业似乎是一清二楚的。

  所谓的越级挑战,在这个时候,杨锐是一起都没遇到。

  唯一麻烦的是礼物的退还,要不是杨锐记忆力良好,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