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83章 最后一战之全新时代_寒门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晧然的横空出世,其实很多事情已经悄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以前,大儒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声望,他们的态度能够很大程度影响到一大帮人,从而能够轻松引导舆论。

  只是现在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而今的舆论其实不再由大儒所掌握,而是早已经落到每期四十万册以上的《谈古论今》手中。

  哪怕郑远方这种大儒的门生再多,那亦不可能敌得过拥有四十万册发行量的《谈古论今》,舆论战早已经进行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虽然官绅阶层发动很多大儒攻击林晧然和摊丁入亩,但想要通过舆论来逼迫林晧然下台,这个方法其实根本行不通。

  若说《谈古论今》是士子阶层的第一权威传媒,那么《顺天日报》则是普通人最广泛的读物,其传播力甚至更广。

  在《谈古论今》发行当天,顺天日报刊登当涂知县龙乾的一篇文章,题目标题是:《坐拥四千亩良田竟拖欠二十两税银,一毛不拔怎敢论天下?》。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翰林知县的视觉,却是将他半年任期的感悟说了出来,而后矛头指向当世大儒钱德望。

  “呵呵……区区二十两都不肯缴,这算什么大儒!”

  “说到底,还是自己利益受损,这才打着祖制的旗号想要恢复旧例!”

  “这种事情多得去了,当年淮盐那帮人捧徐阶上位,打得正是这个主意!”

  ……

  京城百姓和士子原本对钱德望等人的联名疏就十分鄙夷,而今得知钱德望的为人,便是纷纷指责道。

  原本还有一些读书人无条件相信钱德望这种大儒,只是看着事态如此发展,亦是慢慢地醒悟过来,进而开始改变了立场。

  值得一提的是,龙乾不仅通过文章来揭露了钱德望的丑陋嘴脸,而且直接上疏弹劾了自己顶头上司太平知府。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以前,这个行径会自断前程。但现在的大明官场十分的开明,太平知府竟然胆敢如此包庇钱德望,那么就理当自食恶果了。

  随着《谈古论今》带了一大波节奏,加上《顺天日报》揭开钱德望等大儒的丑陋面目,京城的舆论很快呈现一面倒的趋势。

  林晧然的负面舆论随之消失,不说郑远方的死已经将那些别有用心的读书人吓破了胆,他们其实压根无法主导京城的舆论。

  其实在舆论扭转的时候,不仅林晧然的负面舆论消失,而且还得到了大家的赞誉和掌声,越来越多的人给予林晧然“贤相”的名号。

  关于南京御史张季浩的弹劾内阁把持朝政和林晧然花费巨资招待外宾,在大明跟各国签订《东盟条约》和各国向大明购买武器之时,这一项指控便是变得软弱无力。

  虽然林晧然此次促使万国来朝确实花费不少,但从最终的效果来看,大明的收益远比付出要多得多。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