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64章 京城回信_寒门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摆明是想要卸磨杀驴。

  他还记得早前好几次通信之时,徐阶都是“立志图强,不坠青云之志”,让到他总以为这位老师将来会提携于他出任督抚,甚至将来能够官拜尚书。

  只是严嵩已经死了,这个事情已经彻底办妥了,却是来了一句“汝既为袁州知府,当以恒久治之,不负为师之苦心也”,这不是卸磨杀驴吗?

  人都是如此,当希望越大之时,随之而来的失望则是越大。

  李寅实都已经打算捞完最后一笔就走人了,那些赃银都让镖局的人准备运走了,结果徐阶却活生生地按在袁州这个破地方。

  师爷闻讯而来,看着如同死鱼般坐在椅子上的李寅实,一度以为是李寅实家里的父亲死了,便是拿起桌面上的那一封书信。

  在看过书信后,他却是脸带笑容地道:“东翁,徐阁老无须丧气,此信另有乾坤也!”

  “先生,莫要再安慰于我,这字里行间已经很明白,师相是让我在这袁州府里一直呆下去!”李寅实显得大受打击地回应道。

  师爷缓缓地摇了摇头,却是一本正经地询问道:“东翁,你那日接到严嵩的死讯之时,为何不上奏朝廷呢?”

  “呵……严嵩已经被削籍为民,既已非退休的一品大员,又何须为一介草民而上奏,我还不至于连这都不懂!”李寅实对严嵩早已经视如草芥,便是翻了一个白眼地回应道。

  师爷的脸上的笑容更浓,带着迷之自信地询问道:“既然东翁都懂得的事情,徐阁老不懂乎?”

  此话一出,令到李寅实的眼睛当即一瞪。

  对啊,既然是他都懂的事情,那位为官几十年的老师又岂能不懂。在听到师爷的分析后,李寅实又是拿回书信重新读了起来。

  师爷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便是微笑着讲解道:“徐阁老又岂能犯这一个乌龙事?既然他在书信里提及了,真正的意思不是要提醒东翁不要上报朝廷,而是要隐瞒住这件事!”

  一个好的师爷不仅是处理琐碎事的小能手,更是能够帮着东翁分析事关重大的问题,从而做出最好的应对方式。

  徐阶不可能在书信中将事情说得透彻,顶多是点到为止,书信的“恒久治之”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要他“不要上报朝廷”,隐意则是让他要隐瞒住这个事情。

  师爷看着李寅实已经听进了他的话,便又是微笑着说道:“东翁,这信中其实还有着另一层意思!”

  “还有什么意思?”李寅实已经将书信读过了几遍,抬起头显得一头雾水地询问道。

  师爷微微一笑,显得高深莫测地询问道:“东翁,你觉得你这些年在袁州府的所做所为,徐阁老可曾知晓?”

  “当年老师六十大寿之时,我送的是一颗这么大的南海珍珠!”李寅实说起了一个往事,显得肉疼地比划着一个圈道。

  当然,有付出也有回报,他亦是那个时候被调任到袁州知府的任上,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触及到三甲进士的天花板。

  师爷又是循循善诱地道:“徐阁老既然知道东翁是什么样的官,而他在信中偏偏提及‘恒久治之’,可是在默许东翁的……所做所为呢?”

  “你的意思是说我完全可以在袁州为所欲为,老师所选择包庇于我?”李寅实得眼睛微微一亮,显得希冀地说道。

  师爷倒是没有完全将话说死,而是微笑着分析道:“徐阁老历来都是一个厚道人,林润和郭谏臣都得了莫大的好处,你的功劳不该比他们二人低。既然他让东翁留在袁州府上封锁消息,自然是要给予东翁一点好处才是,所以这恒久治之确实是不会提拔东翁,但怕亦是给予东翁一个‘保位’的承诺!”

  李寅实的眼睛微微一亮,虽然不能被提拔到东南的富庶之地,但有着当朝的首辅做靠山,自然是能在袁州府地界为所欲为,哪里还需要害怕那些言官的弹劾。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