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6章 挖墙脚_大明第一能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账目划分成了

  “进”、“缴”、“存”、“该”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进行核算,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

  所谓的进其实就是各项收入,缴自然便是之处,存则代表资产,该就是欠账。

  可以说,明时的龙门账,单论合理性已经不知道高出了世界多少年,但是对比李洪给出的这份来自于后世现代时期不知完善了多少年的复式记账法,现在的龙门记账法简直就是漏洞摆出。

  如果说现在的记账法,其实就是在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这种简单工作的话,那么复式记账法则已经将会计这个行业提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高度。

  集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为一体。

  后世的那些大公司大企业,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门,大概率就是会计部门和法律部门……

  李洪早就有想要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会计人才的想法,而肖连平毫无疑问是最适合的那个角色。

  其在户部任职的主簿,所作的工作,其实就是相当于后世的会计。

  这也是为何肖连平对物理无感,反倒是对算经情有独钟的原因,而此在此刻肖连平看见李洪给出的这本将会计的重要性提拔到这种高度的书籍时,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

  “先生,这……唉,学生任凭先生驱使!”

  这本书,加上那五百两银子的年薪,终于击溃了肖连平对于官身的眷恋,但是整个人非但没有可惜的表情,甚至于有些兴奋,一脸干劲十足的模样。

  李洪见事情果然如自己所预料的那样,自然是心情大好,而后便开始和肖连平商讨起关于纺织厂的事情。

  现在的主要问题,资金和机器都很好解决,但管理人才还是不够。

  吕本能将自己的酒和经销商推广的那么好,其原因除了自身能力以外,自然还有他沉浸商场多年,手底下积累了大批的可用之人。

  而现在肖连平即便是答应下来李洪去帮忙,但是肖连平还是孤家寡人一个,手下一个可用的人才都没有。

  对此李洪有些担心,肖连平却是哈哈大笑,言道:“先生既然能想到来找我这个户部的官员,都把墙角挖到朝廷的身上了,那何不在直接挖的更狠一些呢?”

  “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洪表示不解,而肖连平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道:“佐吏!”

  两个字一传到李洪的耳朵里,便是瞬间让其眼前一亮。

  所谓佐吏,便是在官员手下吏员,相当于后世机关里的临时工,公安局里的辅警……

  这年头,经营人才或许麻烦,管理人才则遍地都是。

  而这些佐吏,或许还真就是最好的选择。

  吏员不是官,且待遇也不算是太好,虽说比起差吏这种贱籍,佐吏绝对属于良籍,但是这种人挖起墙角来可比官员轻松的多。

  明朝有大把有能力的佐吏,就如同工部的织染所一般,一开始大明对其的定员是一千人,后来朱元璋发现自己这么节俭,马皇后也不是个铺张浪费之人,所以便开始了裁员之旅,现在大概只剩下一百多人。

  至于这剩下来的人,其实全都是人才,毕竟能被朝廷选定,肯定是有其本领的,多半都是被各大染坊给抢夺一空了。

  这也是肖连平能想到这一点的原因,而如今,李洪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拿着大把的银子,去工部,去吏部,去户部找那些有能力的佐吏挖墙脚……

  索性李洪直接将这个事情全然委托给肖连平操作了,毕竟他在基层打拼这么多年,肯定能看出来什么样的佐吏是适合李洪的人才。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