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庄园经济圈_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

  许家庄的这种好,能持续多长时间?

  那位许庄主许菩萨,未来某一天会不会发生改变,变的不再那么仁义善良?

  就算许庄主能仁义一辈子,但等他没了,他的子孙呢,能不能继续仁义下去?

  不确定。

  根本就无法保证。

  故而王老实他体内那华夏农民的本能基因告诉他:田地,还是持有在自己手上比较好,哪怕会过的比较辛苦。

  很快。

  许家庄碾米坊前,排了条不短的队伍,周边村民过来舂米的很多,大部分跟王老实类似,多的用平板车拉,少的用鸡公车,也有少数富农,用上了许家庄生产的轮胎式钢架独轮车,载重量是鸡公车的一倍,还更加省力,但要15块银元一辆,谁家要是有辆这种的独轮车,不知会让多少人羡慕。

  而那些家中什么车都没有,只能用肩膀挑百十斤稻谷过来的农民,无需排队等待,可直接在米柜那边,以100斤稻谷换70斤米+20斤米糠的比例,快速进行兑换——许家庄几乎不占这些贫民便宜。

  一个多小时后。

  总算轮到了王老实,工作人员先把他的稻谷上磅称重,告知他具体斤数,然后把稻谷倒入机器进料斗,嗡嗡的巨响中,黄橙橙的稻谷,被加工成了白花花的大米与粉碎状的稻糠。

  五石六百来斤的稻谷,最后得精白大米410斤,稻糠200斤,其中三成的稻糠算作加工费。

  “我们当取走稻糠六十斤,不知可有问题?”工作人员问王老实。

  “无有问题,无有问题。”王老实摇头,较之于他处的缺斤短秤,许家庄碾米坊只能用良心来形容。

  将大米跟稻糠重新装上车,准备推车回去。

  这时两个儿子十分兴奋的跑回来,汇报了一个好消息:

  “爹,刚才我看到砖窑厂那边招临时工,我跟弟弟两个去试了试,管事说我满了十六岁,算一个成年工,弟弟十三岁,算半个工,可以在砖窑厂干一段时间,日薪一分银,包吃包住,而且砖窑厂里面很暖,一点都不冷,我跟弟弟想留在这里搬砖,今天下午就开始上工,所以就不跟你回去了。”王大牛道。

  “爹,管事说我是童工,只要完成成年工一半的工作量就行,如果我干的多,会按具体表现给我加工资。”王二牛道。

  “你们两个不回去,这么重的米,我怎么推回去?”

  王老实道,两个儿子找到工作他很高兴,但他怎么办?一个人推六百斤东西走十几里的路,他这把老骨头不得累个半死?

  好在碾米坊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困难后,表示许家庄可以借一辆轮胎式独轮车给他用,鸡公车抵押在这里,独轮车第二天还回来就行,毕竟他两个儿子都在庄园里打工,不可能一去不返。

  “好好好。”

  王老实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