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1章 番外十大海_成化十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样保守谨慎,那这个朝廷就是一个谨慎的朝廷,它能够完美地完成守成任务,却无法像开国之初那样锐意进取。

  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任何一个朝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没有外力因素,只会这样一路保守下去,直至灭亡。

  但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

  唐泛他们自然并不知道,弘治三年,距离大明不止万里之遥的另外一端,一个叫迪亚士的葡萄牙航海家发现了非洲好望角。

  而一块被称为欧罗巴的大陆,当年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骑兵曾经到过的地方,正将一场被后世称为“文艺复兴”的浪潮席卷那一整块大陆。

  与那块大陆隔海相望的一个小国,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宗教改革做准备。

  这些事情,大明一无所知。

  即使是唐泛,也并不知道他所据理力争的事情,将为帝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汪直终于等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那一天。

  从大同回来之后,他曾经以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完蛋了。

  对于宦官来说,他的成绩也许很辉煌,但汪直并不满足,他天生就喜欢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战场上的感觉,而老天似乎也赋予了他这样的才能,大同几年的驻守,对鞑靼用兵的胜利,足以说明这一切。

  但这种好日子没有维持多久,当时的朝廷见好就收,不愿意将鞑靼彻底掐灭,为免别人说自己骄横跋扈,有了功劳就谁也不放在眼里,加上唐泛对自己的一番劝说,汪直不得不跟着班师回朝,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前线。

  唐泛当时曾劝他要将目光放远一点,不要光盯着草原一块,大明同样还有辽阔的海域,同样不平静的西南。

  说这番话的时候,也许连唐泛自己都没有料到,这番纯粹是出于安慰的话,将会在未来变为现实。

  汪直平生最崇拜的人便是三宝太监。

  如今能够让他去做像三宝太监一样的事情,如何能让他不激动?

  而对朝廷来说,他也的确是个很好的人选。

  朝中依旧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天子下这个结论,虽说得到了唐泛等人的支持,却也同样遭遇到不少反对,包括内阁首辅刘健等,只不过反对声大或小罢了,在唐泛的运作和努力下,内阁的反对声并不是非常坚定,朝廷最终同意组建水师,小规模地打一场针对倭寇的战役,前提是经费要严格限制,不能超过预算。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派文臣还是武将去,都很容易遭到弹劾。

  但汪直就没有这样的顾虑。

  首先他是宦官,原本的短处在这里却成了优势。国朝宦官掌兵早有先例。

  其次汪直也有战功在身,谁也不能忽略他在大同时取得的战绩。

  在当今天子还是太子的时候,汪直就已经暗中投向他那一边,并且为太子登基做了不少努力,如今终于到了收割成果的时候。像弘治帝那样的人,别人对他好一分,他只会加倍对别人好十分,所以当汪直主动请缨的时候,皇帝毫不犹豫就答应了,甚至还从内库里额外拨出一些钱,表明自己支持的态度和立场。

  汪直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踌躇满志,为自己即将能够建立的功业而满怀激情。

  不过前方,依旧困难重重。

  ...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