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九十四章 姜闻的选择_重生之完美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系,他只看效益。

  但问题是,叶敬拿着自己的钱去冒险,这就让赵浮生很不爽了。

  他又不是汪中军兄弟俩,你跟我这玩什么情怀套路?

  “那老姜那边……”

  犹豫了一下,郑瑶问道。

  毕竟还有姜闻的关系在,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看他自己吧。”

  赵浮生平静的说了一句。

  对于姜闻,他把对方当朋友,但姜闻骨子里的理想主义,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或者说,那些出身大院的人,心里面,总是有些理想主义思想的。

  他们总喜欢高高在上,总喜欢把自己塑造的与众不同。

  这一点,在他们的影视文化作品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赵浮生上辈子,这股大院风的引领者是文学界的王硕,他曾在早期作品《空中小姐》中刻画出了一个复员海军游手好闲的痞子形象,记得描写主人公找工作时的条件竟是:少干多拿,不干也拿。

  而在后来的《一半是火焰一般是海水》中,他则干脆让小说主人公从之前的流氓范儿升华至诈骗团伙头目的高度,不变的还是那股吃过见过的大院痞气,这是一种特别的魅力。

  他本人就是因为不愿巴结领导、不愿上班,实在不知道干嘛了才进入文学界的。

  在摇滚界、影视界、艺术界里这种享有优势资源的非主流红二代绝不占少数,各种有形与无形的资本,助长了其创作才华的萌生与发挥,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对其作品切不可全部当真。

  后来很多影视剧,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再到《老炮儿》,究其本质,其所宣扬的乃是一种不那么对味儿的优势文化,却都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认同。

  因为这种文化里往往会渗入一种落魄贵族的感觉,其实是连贵族的边也沾不上的,那是重新洗牌后的临时既得利益者的文化,或者说是一种有着严格小圈子秩序的新的强权文化,更是被情义包装后混迹于平民消费者群体中冒充替老百姓消灾解难宣泄情绪的另一种隐蔽了的优势文化。

  甚至可以说,之前风行的大院文化中“真小人”的反叛姿态,不过是迭代之后的升华版的新的“伪君子”罢了,它配置得更加精密,更具有迷惑性。

  赵浮生不止一次听身边的老三届说过,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芳华》,演的根本不是他们那代人的事,那会儿的男女同学都不说话,而且没有多少能吃饱饭的,饿得都跟王八蛋似的,好好的学不让上了,集体赶去乡下干农活,一辈子都耽误了怎么还会“阳光灿烂”呢?

  为什么冯大炮的电影后来认同的人越来越少,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电影里,演的并不直接是真正的大院贵族,但里面的姿态和情绪是如出一辙的,其中宣扬

  请收藏:https://m.qu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